IT之家 9 月 3 日消息 据科技日报报道,疫苗等生物药品对运输储存条件要求极为苛刻,“非冷链”储运问题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科研问题。
近日,南开大学药学院学生创业团队在导师指导下,开发出一种安全性高、成本低的“分子盔甲”新型生物药保护存储技术,可以代替低温储运,为“非冷链”储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式。
IT之家了解到,生物药剂的稳定性比较差,需要放在特殊的“冷箱”里进行运输,否则容易受到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效。
所以,在运输过程中,生物药剂需要冷链处理或者添加稳定剂,这就使得运输的成本变高很多。
南开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,在一定的温和合成条件下,可以利用一步法将生物分子包裹在新型晶态材料中,保护生物分子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。新型晶态材料具有更大的空隙率和比表面积。该团队将新型晶态材料与生物药结合,最终筛选出适用于生物药的新型晶态材料。
研究结果显示,在模拟加热、酸碱等的各种测试条件中,生物药剂仍然保持约 90% 以上的生物活性,可在 4℃到 50℃的变温环境中保存近 2 个月。
© 版权声明
1.文章资源部分来自于互联网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若要商用请支持正版。
2.若不听劝告,出现任何后果,均与本站无关。
3.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按Ctrl+D收藏。
4.个别资源所标价格是对站点收集、整理、编辑及站点运维的适当补助,非资源价格。
THE END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注册